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秋日里漫步山路的所见所感,语言朴素却充满生活情趣。
前两句"家园几本芙蓉树,蕊渐红时又出来"像一张家庭照片:家门口种着几株芙蓉,花苞渐渐泛红时,诗人忍不住又出门赏花。一个"又"字透露出诗人对芙蓉花开的期待和反复观赏的喜爱。
后两句笔锋一转"却向秋风山路上,别人池馆看花开",诗人没有停留在自家花园,而是迎着秋风走上山路,去欣赏别人家池塘边的花开景象。这种从"自家"到"别家"的视角转换很有趣——既表现了诗人对美的广泛追寻,也暗示了生活中处处有惊喜的哲理。
全诗最妙的是那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诗人不执着于独占美景,反而在漫步中发现更多美好。秋风、山路、别人家的花园,这些寻常景物在他笔下都变得诗意盎然。我们仿佛能看到一个爱花之人,在秋日里悠闲地走走停停,为每一处花开而欣喜的样子。
这种对日常生活的细腻观察和随遇而安的心态,正是这首诗最打动人的地方。它提醒我们:美不在远方,就在身边的一草一木中;快乐不在于拥有,而在于发现的眼睛。
方左钺
方左钺(一一九九~一二二三),字武城,莆田(今属福建)人。信孺子。以荫补官,授德庆府司法参军。宁宗嘉定十六年卒,年二十五。有《煮瀑庵诗集》,已佚。事见《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四八《方武城墓志铭》。今录诗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