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勋鲸海册为来潮推
羲皇画易开天地,讼师协济随成比。蛮夷贼宄内外殊,虞廷总属皋陶士。
才堪平理能治兵,禁非正义原同行。莱兵远却惟司寇,泮宫献馘归明刑。
圣贤矩度遗芳轨,古人亦可今人拟。渊泉浚养时之出,左宜右有皆相似。
来公本是浙中英,少年甲第腾蜚声。龙光初奋镆铘匣,十二屠牛立解铏。
潮邦正值风涛恶,横奔毒噬棼鲸鳄。惟公戢暴在安民,声色刑威本无作。
冰清玉润阳春旋,期年民自以不冤。驰驱愿效同仇志,荷戈执挺争相先。
曾贼渠魁已擒掊,党孽倭奴亦授首。赞猷辑士公居多,让德让功公不有。
口碑载道讴歌频,誉声上彻通苍旻。康侯晋锡从天下,补衮行应入紫宸。
乘风巨翮今未已,九万图南从此始。姬朝方吉承周公,壮猷共赞宣王理。
有文谟,有武备,出将入相皆吾事。伫见勒绩燕然收功铜柱,纪万年之青史。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生动的比喻和典故,歌颂了一位名叫"来公"的浙江籍官员在潮州平定叛乱、治理地方的功绩。全诗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到"古人亦可今人拟"):
用古代圣贤治国平天下的典故做铺垫。提到伏羲画八卦开创文明,舜帝时期皋陶执法公正,说明治国需要文武兼备的人才。就像古代圣贤能同时处理法律和军事,这种治国之道在今天同样适用。
第二部分("来公本是浙中英"到"荷戈执挺争相先"):
具体描写来公的事迹。他年少成名,像出鞘的宝剑一样锋芒毕露。在潮州任上,面对如"毒噬棼鲸鳄"般的叛乱,他恩威并施,既严厉执法又爱民如子。只用一年时间就让百姓感受到公平,民众都自愿拿起武器跟随他平叛。
第三部分("曾贼渠魁已擒掊"到"补衮行应入紫宸"):
写平叛成功后的景象。叛军首领被擒,倭寇被消灭。来公功成不居,把功劳让给同僚,因此美名远扬,连上天都听到了百姓的赞誉。诗人预言他必将获得朝廷重用,进入中央任职。
第四部分(最后八句):
展望来公的未来。诗人用大鹏展翅九万里的比喻,期待他像周公辅佐周朝那样辅佐明君,既能文治又能武功,将来一定能在历史上留下像"燕然勒功"那样的不朽功绩。
全诗特色:
1. 善用比喻:把叛乱比作"毒噬棼鲸鳄",把来公比作"镆铘宝剑"和"乘风巨翮"
2. 典故自然:皋陶、周公等典故用得贴切不晦涩
3. 节奏铿锵:四句一换韵,读起来朗朗上口
4. 虚实结合:既有具体事迹,又有未来期许
这首诗通过一位能臣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理想官员的期待:要像古代圣贤那样德才兼备,既能平定叛乱保境安民,又能公正执法赢得民心,最终实现"出将入相"的人生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