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叫张山人的隐士形象,展现了他洒脱自在的生活态度和豪迈不羁的个性。
开头两句介绍了张山人的居住环境:他住在东溪边的草堂里,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铁桥山人"这个称呼暗示他像铁桥一样坚韧,又像隐士一样超脱。
中间四句具体描写他的生活情趣:他精通下棋、击剑等技艺,喜欢喝酒作诗,懂得享受生活的乐趣。他性格直爽,遇到不喜欢的人就直言不讳(霸陵尉的典故),画马的本事连专业画师(江都王)都比不上。这些细节展现了他多才多艺、率真豪放的一面。
最后两句是点睛之笔:虽然年纪大了,但他的雄心壮志并未消退,依然像年轻人一样喜欢结交朋友。"结客少年场"这个比喻特别生动,把老人不服老的心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整首诗用简单明快的语言,塑造了一个活生生的隐士形象。他不受世俗约束,活得潇洒快意,即使年老也保持着年轻时的热情。这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正是这首诗最打动人心的地方。
朱彝尊
朱彝尊(1629~1709),清代诗人、词人、学者、藏书家。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驱芳,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汉族,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除检讨。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书房。曾参加纂修《明史》。博通经史,诗与王士祯称南北两大宗。作词风格清丽,为浙西词派的创始者,与陈维崧并称朱陈。精于金石文史,购藏古籍图书不遗余力,为清初著名藏书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