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傍晚雨中江边的萧瑟画面,传递出孤寂凄凉的情绪。
前四句写景:傍晚小雨突然变急,天空乌云密布不散。雨雾笼罩着远处的树林,雨点打在船篷上发出沙沙声响。这里用"暗"和"响"两个感官描写,让读者仿佛置身雨中,感受到潮湿阴冷的氛围。
后四句由景入情:雨中的远山显得更加青翠,渔夫披着蓑衣在暮色中显得格外忧愁。最后两句用典,提到战国时期的苏秦(苏季子),他早年落魄时连件像样的貂裘都没有。这里暗示诗人自己就像当年的苏秦一样,在寒冷中为生计发愁。
全诗通过细腻的雨景描写,将自然界的阴冷与人物的凄凉心境完美融合。特别是最后用历史人物自比,既点明了处境,又增添了沧桑感。诗中"急""深""暗""响"等字眼都精准地强化了阴郁氛围,让读者能真切感受到诗人当时的孤寂与寒意。
李纲
李纲(1083年-1140年2月5日),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民族英雄。字伯纪,号梁溪先生,祖籍福建邵武,祖父一代迁居江苏无锡。李纲能诗文,写有不少爱国篇章。亦能词,其咏史之作,形象鲜明生动,风格沉雄劲健。著有《梁溪先生文集》、《靖康传信录》、《梁溪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