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睹禁林新成盛事辄思歌咏不避荒芜上李学士

禁庭多士列华簪,严乐辉光冠古今。
御笔腾骧题玉署,宸章照耀咏辞林。
虚堂挂后传千载,翠琰刊成直万金。
振复文明知对作,尊崇儒术见天心。
增修一院烟霞丽,曲宴群英雨露深。
自我昌朝为盛事,鳌山清峻重难寻。
贡院销宿闻吕员外使高丽赠徐骑省圣化今无外,
征途莫惮赊。扬帆箕子国,
驻节管宁家。去伴千年鹤,
归逢八月槎。离情恨华省,
持此待疏麻。

现代解析

这首诗可以分为两部分来理解:

前半部分是赞美皇家新建的翰林院(古代最高学术机构)。诗人用"禁庭多士"形容这里聚集了全国最优秀的学者,说他们的才华像珠宝一样闪耀。特别提到皇帝亲自为新建的翰林院题字("御笔腾骧题玉署"),这些题字会被刻在玉石上永久保存("翠琰刊成直万金")。诗人认为这体现了朝廷重视文化教育、尊重读书人的态度。

后半部分突然转写送别场景,是诗人在贡院(古代考场)值班时,听说吕员外要出使高丽(今朝鲜半岛)而写的赠别诗。用"扬帆箕子国"(传说商朝贵族箕子曾统治朝鲜)和"管宁家"(三国时期逃往朝鲜的名士)这两个典故,说明目的地是文明之邦。最后用"千年鹤"象征长寿、"八月槎"(传说八月乘木筏能上天河)比喻远行,表达对友人平安归来的期盼。

全诗巧妙地把两个场景联系起来:前半展示国家文化建设的盛况,后半通过外交使节出行,体现这种文化影响力正在向海外延伸。诗人通过"自我昌朝为盛事"点明主旨:无论是修建翰林院还是派遣使节,都是国家强盛、文明传播的体现。

李沆

(947—1004)宋洺州肥乡人,字太初。李炳子。太宗太平兴国五年进士。累除右补阙、知制诰。淳化二年拜参知政事。罢知河南府,迁礼部侍郎兼太子宾客。真宗即位,复参知政事。咸平初加平章事、监修国史,累加尚书右仆射。为相恪守条制,反对任用浮薄喜事者,常以四方艰难奏闻,戒帝侈心,时称“圣相”。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