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晁错传

匣剑未磨晁错血,已闻刺客杀袁丝。
到头昧却人心处,便是欺他天道时。
痛矣一言偷害正,戮之万段始为宜。
邓公坟墓知何处,空对斯文有泪垂。

现代解析

这首诗通过历史人物晁错的悲剧命运,揭示了政治斗争的残酷性和人心的复杂。

前两句用"未磨的剑"比喻晁错还没来得及施展抱负,就因政治斗争被杀。而刺客杀害袁盎(字丝)的传闻,暗示了朝廷内部的阴谋诡计。

中间四句直指问题的核心:当权者违背民心、欺瞒天道时,哪怕只是为了一己私利的一句谗言,也能颠倒黑白。诗人认为,这种奸佞之徒即使被千刀万剐也不为过。

最后两句借邓公(可能指邓通)的典故,表达了对忠臣不得善终的痛心。诗人面对这段历史,只能空对文章流泪,流露出对正义不得伸张的无奈与悲愤。

全诗用词犀利,情感激烈,通过历史典故批判了政治黑暗,歌颂了正直之士,警示后人要明辨是非。诗人将个人情感融入历史评价,使严肃的历史题材充满了感染力。

许氏

许氏,方勉妻(《竹庄诗话》卷二二)。今录诗二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