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赵十

风谊益零落,乌能论前修。
百年之江南,声利日夜流。
履道兄弟贤,几时已交游。
东里大父行,宿昔契分投。
伟乎竹隐高,俗但言句求。
可不拜其庐,何以记绸缪。
我衰尚三叹,微吟如殷忧。
传闻担簦趋,梅黄雨初收。
一襟清微风,步步紫翠浮。
舆篮试息肩,茅店板桥头。
村酒勿浪醉,回骖当熟筹。
所观书研真,所奉窗几幽。
岂比城府间,语嘿劳应酬。
肥遁理事长,故家文献优。
林密山更深,寻壑好经丘。
履道果再来,胥会诚良谋。

现代解析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美好情谊的怀念,以及对当下世俗风气的感慨。诗中既有对友人的赞美,也有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全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1. 开头感叹真挚的友谊日渐稀少,人们不再重视传统美德,江南地区百年来追逐名利的风气越来越盛。这里透露出作者对世风日下的无奈。

2. 接着回忆与友人(履道兄弟)的深厚交情,特别赞美了"竹隐"(可能指某位隐士)高尚的品格,认为普通人只懂得追求华丽的辞藻,而忽视了真正的精神境界。

3. 中间部分描写了想象中的隐居生活:雨后初晴,微风拂面,漫步在青山绿水间,在简陋的茅店小憩。这里用清新的自然景物,反衬出城市生活的喧嚣。

4. 最后表达了作者的生活态度:宁愿在幽静的书房中研读典籍,也不愿在繁华都市中应付虚伪的社交。他向往住在山林深处的简朴生活,期待与志同道合的老友重逢。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用对比手法展现了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 自然景物的描写生动传神,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 语言朴实却意味深长,表达了对真挚情感和简单生活的向往
- 流露出知识分子在乱世中保持气节的精神追求

整体来看,这是一首充满怀旧情绪和隐逸思想的诗作,反映了古代文人在社会变迁中寻求精神寄托的普遍心态。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