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杂咏四卷三李文正东阳 其二

摘谬求疵厌老成,可堪削籍到门生。卖文作活宁贪禄,以谥为忧尚爱名。

显祸不婴杨伯起,成功终赖狄怀英。文襄被荐权珰毙,底用纷纷召外兵。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东阳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一些社会现象和个人命运的感慨。下面我们逐句分析:

1. 摘谬求疵厌老成,可堪削籍到门生。
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们总是挑剔别人的错误,对有经验的长者不尊重,甚至把曾经的学生贬低到无地自容的地步。

2. 卖文作活宁贪禄,以谥为忧尚爱名。
这里说的是,有些人为了谋生不得不写文章换取生活所需,他们宁愿贪图一点小利,也不愿意失去自己的名声。

3. 显祸不婴杨伯起,成功终赖狄怀英。
这句话表达的是,有些人虽然遭遇了明显的灾祸,但杨伯起(杨震)这样的人却能幸免于难;而狄怀英(狄仁杰)这样的成功人士,最终也是依靠自己的才能。

4. 文襄被荐权珰毙,底用纷纷召外兵。
这里说的是,文襄(指某位文臣)虽然被推荐给皇帝,却因为权贵们的排挤而遭到杀害;最终国家陷入困境,不得不招募外兵。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批评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诗人通过这些描述,表达了自己对那些被冤枉、被排挤的人的同情,以及对那些为了名声和利益而不择手段的人的讽刺。这首诗的语言简练,寓意深刻,让人深思。

严遂成

严遂成(1694—?)约清高宗乾隆初(1736年前后)在世,字崧占(一作崧瞻),号海珊,乌程(今浙江湖州)人。雍正二年(1724)进士,官山西临县知县。乾隆元年(1736)举“博学鸿词”,值丁忧归。后补直隶阜城知县。迁云南嵩明州知府,创办凤山书院。后起历雄州知州,因事罢。在官尽职,所至有声。复以知县就补云南,卒官。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