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过郑公乡感怀》描绘了作者路过郑公乡时的感慨和思考,通过对比两位历史人物——郑公和管公,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首句“康成去已久,粳稻荒书堂”,意思是说,郑公(康成,这里指东晋的康僧会)已经去世很久了,他曾经居住的书堂已经荒废,长满了杂草。诗人通过这一句,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书带在何许,不如秋草长”,这里的“书带”指的是郑公留下的书籍和遗风。诗人问这些书籍都在哪里呢?竟然还不如秋草长得茂盛,暗示了郑公留下的文化与精神已经被人遗忘。
接下来两句“此间颇丰饶,万疋传鱼梁”,意思是说,这里环境很富饶,隐约传递着捕鱼的地方。这里的“此间”指的就是郑公乡,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表达了对郑公乡美好生活的向往。
“人言管公都,当羡郑公乡”,有人说是管公的故乡(管公可能是管宁),但诗人认为,更应该羡慕郑公乡。这里的比较说明诗人更看重郑公的精神和文化影响。
“二公相视笑,吾意故难量”,意思是说,郑公和管公如果能看到这些,一定会相视而笑,但诗人的想法却难以衡量。这里诗人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认为理想的社会应该具备郑公和管公那样的品质和精神。
最后一句“君看鸿鹄举,云海恣翱翔”,意思是说,你看那些大鸟(鸿鹄)在云海中自由飞翔。这句话象征着诗人对自由、理想和追求的向往,希望能够在理想的天空中自由翱翔。
整首诗通过对郑公乡的描述和对历史人物的回忆,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于自由和理想的追求。
赵执信
赵执信[shēn](1662~1744)清代诗人、诗论家、书法家。字伸符,号秋谷,晚号饴山老人、知如老人。山东省淄博市博山人。十四岁中秀才,十七岁中举人,十八岁中进士,后任右春坊右赞善兼翰林院检讨。二十八岁因佟皇后丧葬期间观看洪升所作《长生殿》戏剧,被劾革职。此后五十年间,终身不仕,徜徉林壑。赵执信为王士祯甥婿,然论诗与其异趣,强调“文意为主,言语为役”。所作诗文深沉峭拔,亦不乏反映民生疾苦的篇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