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四十景诗 其三十六 涵虚朗鉴

涵虚斯朗鉴,鉴朗在虚涵。即此契元理,悠然对碧潭。

云山同妙静,鱼鸟适清酣。天水相忘处,空明共我三。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悠远的山水画面,核心是讲人如何通过观察自然来领悟人生哲理。

前两句"涵虚斯朗鉴,鉴朗在虚涵"用镜子作比喻:清澈的水面像镜子(鉴)一样明亮,而这份清澈源于水本身的纯净(虚涵)。这是在说,人要看清世界,首先要保持内心的纯净。

中间四句展现具体场景:诗人面对碧绿的潭水,看着云山、鱼鸟和谐共处的画面,感受到一种超越世俗的宁静。这里的"妙静"不是死寂,而是充满生机的宁静;"清酣"形容鱼鸟自由自在的状态。

最后两句最有意思:诗人、天空和潭水三者相互映照,都变得清澈透明(空明)。这不是简单的风景描写,而是说当人完全融入自然时,会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连"谁在看风景"都分不清了。

全诗的魅力在于:
1. 用常见景物(水、云、鱼鸟)展现深刻哲理
2. 语言像流水一样自然流畅,每句都在重复"清澈"这个主题
3. 最后把读者也带入画中,让人仿佛亲身感受到那种天人合一的宁静

这其实是古代文人追求的理想生活状态——在山水间找到内心的平静,通过与自然对话来理解生命真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