鳖山
天柱不可折,柱折不可撑。
九鼎不可覆,鼎覆人莫扛。
袁公烈丈夫,独立东南方。
欲以一己力,代国相颉颃。
适遭宋祚移,耻为不义戕。
奋然抱志起,誓欲扫搀枪。
拔剑突前麾,手回日月光。
敌势愈猖獗,山摧失忠良。
鸣呼绝伦志,不得骋才长。
妻孥悉从溺,枯骨夜为襄。
忠烈动天地,游魂为国殇。
山水倍堪悲,抱恨彻穷苍。
穹苍幸一息,庶几纪星霜。
西风白杨路,哀猿号崇冈。
解剑挂墓柏,泣下沾衣裳。
惜哉时不利,抽毫述悲伤。
九鼎不可覆,鼎覆人莫扛。
袁公烈丈夫,独立东南方。
欲以一己力,代国相颉颃。
适遭宋祚移,耻为不义戕。
奋然抱志起,誓欲扫搀枪。
拔剑突前麾,手回日月光。
敌势愈猖獗,山摧失忠良。
鸣呼绝伦志,不得骋才长。
妻孥悉从溺,枯骨夜为襄。
忠烈动天地,游魂为国殇。
山水倍堪悲,抱恨彻穷苍。
穹苍幸一息,庶几纪星霜。
西风白杨路,哀猿号崇冈。
解剑挂墓柏,泣下沾衣裳。
惜哉时不利,抽毫述悲伤。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述了一位名叫袁公的忠烈之士,在国家危难时挺身而出,最终壮烈牺牲的悲壮故事。全诗用通俗的比喻和强烈的情感,歌颂了英雄的气节和悲剧命运。
开篇用"天柱折了没人能撑住,九鼎翻了没人能扛起"的比喻,暗示国家将倾、无人能救的危局。袁公就像一根孤独的柱子,想凭一己之力支撑起整个东南方的天空。这里用夸张的意象,突显英雄的孤勇。
中间部分描写袁公遭遇宋朝灭亡,宁可战死也不愿苟活。他拔剑冲锋的英姿仿佛能让日月倒转,但敌人太强大,最终像山崩一样倒下。诗人用"手回日月光"这样充满想象力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英雄的气概。
后段写袁公全家殉国的惨烈,连尸骨都无人收殓。但诗人说这种忠义精神感动天地,英雄的灵魂化作国魂。西风白杨、哀猿啼叫的景物描写,烘托出悲凉氛围。最后诗人解剑祭奠、泪湿衣襟的场景,让读者感受到深深的惋惜。
全诗用"时不利"点明英雄的悲剧根源——不是能力不足,而是生不逢时。这种个人与时代的矛盾,让英雄故事更具感染力。诗人通过激烈的战斗场面、凄凉的景物描写和深情的祭奠场景,塑造出一个有血有肉的悲剧英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