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吴云遇先生

先帝诸词臣,天南有其二。
一惟我吴公,冠冕庶尝士。
三朝无实录,史官久不备。
简讨方须才,兼书行在事。
公时当圣心,回翔清切地。
石室书初抽,崧台草亦视。
岂谓复西巡,君臣忽相弃。
霓旌若转蓬,万里追难至。
匍匐返岩阿,天颜在寤寐。
渊明居玉京,子真隐梅市。
义不慕长生,所怀沟壑志。
忽尔享期颐,神明以无累。
先朝一耆旧,天留有深意。
须发虽皤然,精纯若童稚。
令子富才华,文章为酒食。
丹青与草书,一一供亲嗜。
鹤鸣喜在阴,天籁日相媚。
父歌紫芝篇,子疏白华义。
何以轩冕为,山水娱仁智。
岁寒独后凋,努力为苍翠。
荫我半生枝,得成清庙器。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写给一位名叫吴云遇的老先生的祝寿诗,用典雅的文字赞美了他高尚的品格和传奇的人生。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一、传奇经历
诗中用"三朝元老"形容吴老先生历经多位皇帝,曾担任重要史官职位("石室抽书"指整理皇家典籍)。在朝代更迭时,他像陶渊明一样选择隐居("渊明居玉京"的典故),但始终心怀家国("天颜在寤寐"指梦中仍思念君王)。最特别的是,这位隐士居然活到百岁高龄("享期颐"),成为连接新旧时代的活历史。

二、父子情深
后半段生动描绘了温馨的家庭画面:儿子才华横溢,用书画文章侍奉父亲("丹青草书供亲嗜"),父子俩一个吟唱隐士诗歌("紫芝篇"),一个注解孝道经典("白华义")。这种用文化传承代替世俗富贵的家风,比当官("轩冕")更令人羡慕。

三、精神境界
诗人用"岁寒后凋的松柏"比喻吴老,赞美他历经沧桑仍保持赤子之心("精纯若童稚")。最后两句尤为巧妙:把吴老比作大树,说自己像被庇护的树枝,暗含对人生导师的感恩。全诗把个人命运、家庭温情与时代变迁融为一体,展现出乱世中知识分子的风骨与智慧。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