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战乱中流落他乡的旅人,偶然来到一座荒废佛寺的所见所感。
开篇两句交代背景:一个因战乱滞留异乡的旅人,偶然寻访到名为"藕庄庵"的寺庙。这里用"藕花庄"的柔美名字与"干戈"的战争意象形成强烈对比。
中间四句用生动的画面展现寺庙破败景象:水田里荷花凋零只剩残叶,寺庙围墙像城墙般绵长却已荒芜。这里"十万弥陀"指佛像,"禽唪梵"说鸟雀鸣叫仿佛在诵经,"三千金粟"形容桂花飘香,用夸张的数字反衬寺庙昔日的辉煌与如今的冷清。
最后两句发出感慨:当年修建寺庙的施主(给孤居士)早已不在,只剩倾斜的钟楼和坍塌的佛堂。通过"坏阁""坠讲堂"等具体物象,传递出时光无情、盛衰无常的深沉感叹。
全诗妙在将个人漂泊之愁与古迹荒凉之景交融,用荷花、桂花等清新意象冲淡了沧桑感,让哀愁显得含蓄而富有诗意。最打动人的是那种"昔盛今衰"的强烈对比,让人自然联想到战乱给文明带来的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