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雨中竹子的水墨画,充满清冷雅致的意境。
前两句"谁将浓墨写疏寒,秋意萧萧玉一竿"用绘画的手法来写竹子:不知是谁用浓重的墨色,画出了这株带着秋日寒意的竹子。竹子像碧玉一样挺立在萧瑟的秋风中。"浓墨"和"玉一竿"形成鲜明对比,既写出墨色的浓重,又突出竹子的清透。
后两句"绝似湘妃祠下过,篷窗半掩雨中看"把眼前的竹子比作湘妃祠(传说中舜帝两位妃子的祠堂)旁的竹子。诗人像是在半掩的船窗中,隔着雨帘观赏这幅画面,营造出一种朦胧美。这里的"湘妃"典故暗含了竹子高洁的品格。
全诗通过"浓墨"与"疏寒"、"秋意"与"碧玉"的对比,以及雨中观竹的独特视角,把一幅静态的墨竹画写得生动传神。诗人没有直接赞美竹子,却通过环境氛围的烘托,让读者感受到竹子清高孤傲的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