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天乐 读金陵诗文徵所录畴丈遗著感赋

一从玉局飞仙去,清琴久尘凄调。落月牵愁,惊涛撼梦,谁访茂陵遗稿。

虚堂夜悄。尚仿佛平生,奋髯悲啸。莫赋招魂,惹他幽恨到华表。

堂堂忠孝大节,丛残文字里,谁證孤抱。郭泰人师,灌夫弟畜,惭负针砭多少。

元亭梦杳。叹我亦无端,鬓丝衰早。弹泪西风,霜空孤鹤渺。

现代解析

这首词是作者在阅读一位已故前辈("畴丈")的诗文集后,有感而发写下的悼念之作。全词通过今昔对比,表达了对前辈的深切怀念和对自己年华老去的感慨。

上阕(前半部分)写前辈去世后的凄凉:
1. 开篇用苏轼(玉局指代)去世的典故,暗示前辈像苏轼一样才华横溢却已离世
2. 前辈留下的琴声、诗文都蒙上尘埃,无人欣赏
3. 深夜独坐时,仿佛还能看到前辈生前慷慨激昂的样子
4. 最后劝自己不要写悼词,怕触动更多伤感

下阕(后半部分)写对前辈的敬仰和自愧:
1. 先赞美前辈忠孝的品格都藏在诗文中
2. 用两位历史名人(郭泰、灌夫)作比,说前辈像老师一样指点过自己,但自己没能完全领悟
3. 前辈的书斋(元亭)已成梦境,而自己也早早白了头发
4. 结尾在西风中流泪,看着天空孤鹤飞远,暗示前辈精神永存但形体已逝

全词亮点:
- 善用对比:生前热闹vs死后冷清、前辈风骨vs自己衰老
- 情感真挚:没有空泛赞美,而是通过具体细节(琴、书斋、白发)流露真情
- 用典自然:历史人物和典故都融入个人情感中,不生硬

这首词告诉我们:优秀的诗文能超越时空传递精神,后人在追忆先贤时,也会反思自己的人生。

王鹏运

王鹏运(1849—1904)晚清官员、词人。字佑遐,一字幼霞,中年自号半塘老人,又号鹜翁,晚年号半塘僧鹜。广西临桂(今桂林)人,原籍浙江山阴。同治九年举人,光绪间官至礼科给事中,在谏垣十年,上疏数十,皆关政要。二十八年离京,至扬州主学堂,卒于苏州。工词,与况周颐、朱孝臧、郑文焯合称“清末四大家”,鹏运居首。著有《味梨词》、《骛翁词》等集,后删定为《半塘定稿》。王鹏运曾汇刻《花间集》及宋、元诸家词为《四印斋所刻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