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在秋日借宿寺庙时的所见所感,通过自然景物与内心活动的交织,表达了厌倦官场、向往清净的心境。
前两句写景:霜降后的山林秋意浓重,夕阳余晖斜照山峰。用"霜""秋气""斜日"这些意象营造出清冷寂寥的氛围,暗示诗人内心的孤寂。
中间四句抒情:诗人感叹十年官场生涯如同过眼云烟,而这一夜禅房的清净洗涤了尘心。他像陶渊明一样向往归隐(陶令指陶渊明,曾辞官归隐),又像阮籍那样对现实感到无奈(阮郎指阮籍,常以酒浇愁)。这里用两个典故,表达了仕途的疲惫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最后两句巧妙收尾:山中的精灵似乎懂得他寄居的愁绪,用鹤鸣猿啼伴着沉沉月色来回应他。将自然景物拟人化,月色、猿鹤的意象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超脱。
全诗以景起兴,借景抒情,通过秋日山寺的萧瑟景象,映衬出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心灵净土的向往。语言清新自然,用典贴切而不晦涩,在写景中暗含人生感悟,展现了古代文人典型的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