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都官尝作代秋扇词予窃见其多怨尤不平之意非知道者之言遂赋此以广之非欲竞工拙于声律间也
明月悠悠掩素尘,不将流落怨时人。
千山雪满龙蛇蛰,一夜春归草木新。
雨后桔槔堪自废,祭馀刍狗向谁陈。
应知物理同消息,空为班姬赋损神。
千山雪满龙蛇蛰,一夜春归草木新。
雨后桔槔堪自废,祭馀刍狗向谁陈。
应知物理同消息,空为班姬赋损神。
现代解析
这首诗通过秋扇的意象,探讨了万物兴衰的自然规律,表达了豁达的人生态度。
前两句用"明月被云遮住"比喻秋扇被弃用,但诗人强调不该因此埋怨时人——就像月亮不会因为被云遮住而抱怨。这里用自然现象说明物品被淘汰是正常规律。
中间四句用三组自然现象进一步阐释这个道理:千山积雪时蛇虫冬眠(万物沉寂),但春天一到草木就焕发生机;雨后不再需要汲水工具(桔槔),祭祀完的草狗(刍狗)也没人理会。这些都在说事物都有其时效性,时过境迁就该退场。
最后两句点明主旨:要明白万物都在不断变化(物理同消息),像班婕妤那样为团扇写《怨歌行》实在是白费精神。诗人认为与其像前人那样抱怨秋扇见弃,不如看透这是自然规律。
全诗用通俗的比喻说明深刻哲理:物品和人生都有起落,不必执着于得失。这种顺应自然、豁达开朗的态度,在今天依然能给我们启发。诗人用"雪满龙蛇蛰"、"春归草木新"等生动画面,把抽象道理讲得形象可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