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洞霄

何处寻仙隐,楼居出世间。
洞天藏福地,丹水接青山。
树挂崖腰石,苔封石齿班。
午窗经卷寂,长对□□□。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远离尘嚣、宛如仙境的隐居之地,充满了宁静与超脱的意境。

首联"何处寻仙隐,楼居出世间"直接点明主题:诗人在寻找仙人隐居的地方,而眼前这座楼阁仿佛已经超脱了凡尘俗世。这里用"仙隐"和"出世间"营造出神秘飘渺的氛围。

中间两联具体描写这个世外桃源的景色:"洞天藏福地"说这里像传说中神仙居住的洞天福地;"丹水接青山"描绘红色的水流与青翠山色相接的美丽画面;"树挂崖腰石"写树木生长在悬崖半腰的奇景;"苔封石齿班"则刻画了长满青苔的嶙峋怪石。这些意象共同构建出一个原始自然、未经人工雕琢的仙境。

尾联"午窗经卷寂,长对□□□"(末三字缺失)写诗人在正午时分,安静地对着经书和窗外景色,享受着这份远离喧嚣的宁静。虽然没有具体写出对着什么,但可以想象可能是对着远山、白云或其他自然景物,表现出一种物我两忘的境界。

整首诗通过寻找仙境、描写仙境、融入仙境的结构,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赞叹。诗中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将视觉意象(青山、丹水、怪石)与听觉意象(寂静)相结合,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那份超然物外的宁静与美好。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