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晨被莺啼惊醒的场景,但诗人笔下的莺啼并非欢快的春之声,而是充满了哀愁。
前两句写实景:碧绿的树梢上,黄莺对着窗户啼叫,婉转的叫声断断续续飘入梦中,让人难以安睡。"间关"形容鸟叫声的断续,"听难成"暗示被吵醒的烦躁。
后两句是诗人的心理活动:那千回百转的鸟鸣,在诗人耳中全变成了忧愁的思绪。他甚至产生幻觉,觉得这根本不是莺啼,而是某个含冤灵魂发出的哀鸣。"血魂"二字触目惊心,将清晨鸟鸣直接联想成血泪控诉。
全诗妙在反差:本是充满生机的春晓莺啼,在心事重重的诗人耳中却变成催人断肠的哀音。这种主观感受的扭曲,生动展现了诗人内心难以排解的愁苦。我们读诗时既能感受到清晨的实景,又能触摸到诗人敏感忧郁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