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临川宰徐伯章心远轩
徐侯心万里,身堕百里中。
政以诗礼庭,上有鹤发翁。
岂无敲榜喧,不入丘壑胸。
开轩寄远韵,几净窗玲珑。
竹影落夏簟,水光摇秋空。
一对凫鹜行,万里牛马风。
悠然见南山,不与俗眼同。
徐侯归去来,三径资已丰。
身将心共远,勿为督邮恭。
政以诗礼庭,上有鹤发翁。
岂无敲榜喧,不入丘壑胸。
开轩寄远韵,几净窗玲珑。
竹影落夏簟,水光摇秋空。
一对凫鹜行,万里牛马风。
悠然见南山,不与俗眼同。
徐侯归去来,三径资已丰。
身将心共远,勿为督邮恭。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讲的是徐伯章(徐侯)虽然身处小地方当官,但内心志向远大,不为俗务所困。
前四句说徐侯心怀天下,却被困在百里小县。但他用诗书礼仪治家,家中还有位白发老父亲(说明他孝顺)。虽然官场上有各种吵闹纠纷(敲榜喧),但这些俗事根本进不了他的胸怀(丘壑胸是比喻宽广的胸怀)。
中间六句描写他办公室(心远轩)的环境:窗户明亮,竹影投在凉席上,水面反光映着秋日晴空。他像野鸭般自在,思绪却像风吹牛马般驰骋万里。悠然看着南山,眼光和俗人完全不同——说明他超脱世俗。
最后四句是劝徐侯:你攒够钱就辞官回家吧(三径指隐居的小路),带着这份超然的心远走高飞,别为了应付上级检查(督邮是巡查的官员)而卑躬屈膝。
全诗核心是"心远"二字:人在官场,心在山水。通过对比狭小办公室和开阔心境,赞美了一种"身在体制内,精神却自由"的生活态度。最后建议他干脆彻底归隐,别为五斗米折腰,和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呼应。
曾几
曾几(1085--1166)中国南宋诗人。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其先赣州(今江西赣县)人,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历任江西、浙西提刑、秘书少监、礼部侍郎。曾几学识渊博,勤于政事。他的学生陆游替他作《墓志铭》,称他“治经学道之余,发于文章,雅正纯粹,而诗尤工。”后人将其列入江西诗派。其诗多属抒情遣兴、唱酬题赠之作,闲雅清淡。五、七言律诗讲究对仗自然,气韵疏畅。古体如《赠空上人》,近体诗如《南山除夜》等,均见功力。所著《易释象》及文集已佚。《四库全书》有《茶山集》8卷,辑自《永乐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