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刘君符赋乐山诗

山体本至静,仁体亦如之。
乐者有深味,鲁论无费辞。
目玩唯自得,心契若有期。
逝川同一旨,妙理无容窥。
刘公本好古,雅志非好奇。
诸君为著语,殆类爱山诗。
泉石涵清思,松柏媚幽姿。
古来山中人,此道未必知。
蜡屐张乃癖,拄笏殆成凝。
独有首阳高,薇苦甘如饴。
得仁即无怨,千载真吾师。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山"为主题,通过赞美山的品格来探讨人生哲理。全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前八句)讲山的品格。诗人说山本身是安静沉稳的,就像仁德之人的品格。真正懂得欣赏山的人能体会到其中深意,就像《论语》中简练的话语蕴含大道理。用眼睛欣赏山能获得快乐,用心感受山就像与老友重逢。山和流水看似不同,其实都蕴含着同样的自然之道。

第二部分(中间八句)写刘君符这个人。刘公喜欢古代文化,但不是为了标新立异。朋友们为他写的诗,都像在赞美他如高山般的品格。他像山泉一样清澈高洁,像松柏一样挺拔优雅。但诗人感叹,古往今来住在山里的人,未必都懂得这些道理。

第三部分(最后六句)通过对比突出主题。有些人爱山只是表面功夫:有人沉迷收集登山鞋,有人整天拿着手杖装模作样。只有伯夷叔齐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的故事最动人,他们虽然生活清苦却甘之如饴。诗人最后点明主旨:一个人只要内心坚守仁德,就不会有怨言,这样的古人值得我们永远学习。

全诗通过赞美山的沉稳厚重,来比喻君子应有的品格。诗人认为真正的爱山不是做表面功夫,而是要像古代贤人那样,把山的品格内化为自己的修养。诗中"得仁即无怨"是核心观点,说明一个人只要内心充实、坚守正道,就能在任何处境中都保持平和快乐的心态。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