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冬日庭院的小景,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比喻,传递出孤寂凄美的情感。
上阕用"葡萄""樱桃"形容天竹子的果实形态,红艳饱满却困在蛛网墙角的阴影里。一只瘦小的绿翎鸟突然飞来,在雪中叼走一颗红果——这个动态画面打破了静谧,红与白的色彩碰撞让场景瞬间鲜活起来。
下阕镜头转向松枝与梅花,点明这是岁暮寒天的黄昏。最后三句最妙:将天竹子拟人化为凭栏的女子,红果实像她罗袖上的斑斑泪痕。这里把植物、人物、情感完全交融,冬日里那抹红色既是自然之美,又暗含人间愁绪。
全词就像一组电影镜头:从墙角特写拉到庭院全景,最后定格在"翠袖泪痕"的意象上。没有直接抒情,但透过对天竹子的拟人化描写,让读者自然感受到一种孤芳自赏的惆怅。最平常的庭院小景,在词人笔下既充满生活趣味,又寄托着幽微情感。
姚燮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