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和幼春内弟岁暮感怀

浩浩烟尘未有涯,蹉跎身世两堪嗟。
栖迟我喜容蜗角,形胜人争错犬牙。
半载篱边交傲菊,三春海上泛归槎。
号寒更比虫吟苦,怕听城头动暮笳。
自作萧萧天籁鸣,伤时有语使人惊。
俱焚玉石昆岗火,尽化沙虫穆满兵。
马渡河流冰未合,乌啼城角月分明。
遗民旧主恩情在,北望幽燕百感生。
著书经世忝非才,且舞斑衣学老莱。
亲在客心寒似水,家贫酒债避无台。
马牛随处供呼应,鸥鹭忘机任去来。
骨肉情深时态薄,漫将人事费量猜。
书剑平生快远游,携家昔日别林邱。
兵戈客动思乡感,驽马才无壮志酬。
山水鲤城千里梦,风波鲲海一身愁。
沧桑事变归来后,寄傲郊坰屋似舟。
痴客遨游意气横⑴,论交四海弟兼兄。
情怀艳屈同芳宋,词藻研都又鍊京。
老去名山携笠屐,归来小隐笑公卿。
逋仙梅鹤孤山畔,吟罢新诗课种粳。
不群鸣鹤与翔鸾,年少雄才抵海宽。
感事泪多盈把下,消寒吟苦拥衾单。
五常时下声名擅,二阮林中唱和难。
我本论婚同卫霍,阳春听罢未能弹。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一位叫幼春的文人写给内弟(妻子的弟弟)的感怀之作,主题是乱世中的身世感慨和亲情慰藉。全诗用平实的语言表达了战乱年代普通人的无奈与温情,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

1. 战乱背景的压抑感
诗中"浩浩烟尘""兵戈客动"等句子描绘了动荡的社会环境,像"城头暮笳""俱焚玉石"这些意象,生动表现了战争带来的破坏。作者用"错犬牙"比喻各方势力割据的混乱,用"沙虫"形容普通人在战火中的渺小。

2. 贫寒生活的真实写照
"家贫酒债避无台""拥衾单"这些细节直白地描写了经济困顿,连喝酒欠债都没地方躲。但"且舞斑衣学老莱"用了老莱子彩衣娱亲的典故,显示在贫困中仍尽力让亲人开心的温情。

3. 思乡与归隐的矛盾
"千里梦""一身愁"道出漂泊在外的游子心,而"归来小隐笑公卿"又流露出对官场的疏离感。最后"课种粳"(种稻)的田园画面,是乱世文人典型的精神避难所。

4. 亲情的力量
"骨肉情深时态薄"是诗眼,强调在人情淡薄的世道里,血缘亲情尤为珍贵。"论婚同卫霍"用卫青、霍去病的联姻典故,暗示两家不仅是亲戚更是志同道合的伙伴。

全诗的魅力在于将宏大历史背景与个人生活细节自然融合,既有"昆岗烈火"的壮阔意象,也有"篱边傲菊"的日常情趣。作者像唠家常般诉说困境,却用"逋仙梅鹤"(林逋的梅妻鹤子)这样的雅致典故给生活镀上诗意光辉,展现了中国文人"苦中作乐"的精神韧性。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