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步月歌柬同年郭仲升暨林利用利芳昆仲
辛丑孟秋望前日,淫雨开晴月初出。
玉堂公子难弟兄,见月呼邀话乡邑。
郭君有道况同年,相逢逸气俱飘然。
剧谈爱月不忍散,褰衣步近龙楼前。
龙楼倚空全受月,十二云梯高突兀。
散影长安白玉街,流辉汉代黄金阙。
俄闻玉漏传初箭,宫柳梢头月行渐。
秋风次第折天香,嫦娥犹识书生面。
相随迟迟如有情,壮心对影还自惊。
去秋见月闽山下,今宵见月长安城。
浮生安得长相遇,惟有月明一寰宇。
他年宦辙各东西,见月还思旧游处。
玉堂公子难弟兄,见月呼邀话乡邑。
郭君有道况同年,相逢逸气俱飘然。
剧谈爱月不忍散,褰衣步近龙楼前。
龙楼倚空全受月,十二云梯高突兀。
散影长安白玉街,流辉汉代黄金阙。
俄闻玉漏传初箭,宫柳梢头月行渐。
秋风次第折天香,嫦娥犹识书生面。
相随迟迟如有情,壮心对影还自惊。
去秋见月闽山下,今宵见月长安城。
浮生安得长相遇,惟有月明一寰宇。
他年宦辙各东西,见月还思旧游处。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夜在长安赏月的场景,充满了对友情、人生和时光流逝的感慨。
开头交代时间背景:辛丑年农历七月中旬,连续阴雨后终于放晴,月亮初升。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包括作者的同年进士郭仲升和林家兄弟)被月色吸引,聚在一起畅谈家乡往事。
中间部分生动描写了月下长安的壮丽景色:月光洒在皇宫高楼(龙楼)上,照亮了长安城的街道和宫殿。随着时间推移(玉漏指代时间流逝),月亮渐渐升高,秋风送来花香,仿佛月宫仙子也认出了这些书生。
最后转入人生感慨:月亮陪伴着他们迟迟不肯离去,让人想起去年在福建山中和如今在长安赏月的不同场景。诗人感叹人生聚散无常,唯有明月永恒照耀大地。即便将来大家各奔东西,再看到月亮时,一定会想起今夜的美好相聚。
全诗通过"月亮"这个意象,巧妙串联起三个主题: 1. 友情之美:志趣相投的朋友月下畅谈 2. 长安之盛:月光下的帝都壮丽景象 3. 人生之思:聚散无常中永恒的明月成为情感纽带
语言清新自然,画面感强,既有对帝都夜景的生动描绘,又饱含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际遇的思考,容易引起读者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