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潘稚恭小像 其一

当年曾见虎头真,长短浓纤各有神。
只怪安仁描不似,为他丰骨异时人。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在夸赞一位叫潘稚恭的人,说他长得特别有气质。

前两句"当年曾见虎头真,长短浓纤各有神"意思是:以前见过潘稚恭的画像("虎头"指顾恺之,这里代指好画师画的像),画得特别传神,五官比例和细节都很有神韵。

后两句"只怪安仁描不似,为他丰骨异时人"说:要怪只能怪画师("安仁"指潘安,这里代指画师)画得不够像,因为潘稚恭的风骨气质太独特了,和普通人不一样,很难完全画出来。

整首诗的精妙在于:
1. 用历史名人作比喻(顾恺之、潘安),既显得文雅,又突出了潘稚恭的不凡
2. 表面说画得不像,实际是更高明的夸赞 - 因为真人气质太出众,连好画师都难以完全呈现
3. "丰骨异时人"点出核心:潘稚恭的独特气质超越常人,是那个时代的佼佼者

这种夸人的方式很巧妙,不是直接说"你好帅",而是通过"连专业画师都画不出你的神韵"来侧面赞美,既含蓄又高级。

袁宏道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汉族,荆州公安(今属湖北公安)人。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公安三袁”。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