鸱鸺曲
鸱鸺鸱鸺,鹰体猫头。
兄鸱枭,弟鸺鹠。
喜昏出,恶昼游。
宛鸟雏无所用,嚇之不与俦。
田鼠害人稼,疾之更若仇。
夜猎何必待清秋,目光如炬能冥搜。
不惜毛羽落风露,但除群鼠无他求。
鼠狼食鸡功何有,家猫食鱼饱即休。
嗟尔护农实鸟圣,寸茎颗粒不私收。
食母事虚俗莫辨,除害声厉人空忧。
任劳任怨终不悔,夜夜飞巡南北畴。
兄鸱枭,弟鸺鹠。
喜昏出,恶昼游。
宛鸟雏无所用,嚇之不与俦。
田鼠害人稼,疾之更若仇。
夜猎何必待清秋,目光如炬能冥搜。
不惜毛羽落风露,但除群鼠无他求。
鼠狼食鸡功何有,家猫食鱼饱即休。
嗟尔护农实鸟圣,寸茎颗粒不私收。
食母事虚俗莫辨,除害声厉人空忧。
任劳任怨终不悔,夜夜飞巡南北畴。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生动直白的语言描绘了猫头鹰(鸱鸺)的生活习性和独特价值,同时暗含了对社会现实的讽刺。全诗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开头到"嚇之不与俦")像是给猫头鹰画了张"身份证",说它长得像鹰又像猫,喜欢夜间活动,和那些娇弱的小鸟根本不是一路货色。这里用"兄鸱枭,弟鸺鹠"这种拟人化说法,让猫头鹰的形象立刻鲜活起来。
中间部分("田鼠害人稼"到"寸茎颗粒不私收")是全文重点,把猫头鹰写成"农田守护神"。说它抓田鼠比仇人打架还狠,根本不用等到秋天,晚上瞪着火眼金睛就开工。这里用"鼠狼食鸡""家猫食鱼"作对比——黄鼠狼抓鸡、家猫吃鱼都不干正事,只有猫头鹰无私奉献,保护庄稼却一粒粮食都不私藏。
最后部分("食母事虚"到最后)为猫头鹰鸣不平。人们谣传它"食母"(古代误传猫头鹰会吃母亲),其实根本是冤枉;它除害的叫声被人嫌吵,却依然任劳任怨夜夜巡逻。结尾"南北畴"(南北田野)的画面,让人仿佛看见月光下它默默工作的身影。
这首诗妙在三点:一是把动物写出了人格魅力,二是用对比手法(猫头鹰vs其他动物)突出主题,三是暗讽现实——就像猫头鹰被误解,社会上真正做事的人反而常遭非议。语言像聊天一样自然,却藏着深刻的生活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