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阎修龄淮上草堂 其二

移家淮水上,生计问渔舟。
旧国松楸暗,高城木叶愁。
晋山千里梦,楚雨一堂秋。
久客经摇落,行吟易白头。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搬家到淮河边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感受,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和漂泊的愁绪。

前两句写搬家到淮河边后,靠打渔为生。"问渔舟"暗示生活来源不稳定,需要向渔民打听谋生之道。中间四句通过对比手法,展现强烈的思乡之情:故乡的松树和楸树(代表祖坟)已经模糊不清,而眼前高城的落叶让人忧愁;梦中远方的晋地山川相隔千里,眼前楚地的秋雨却落满整个厅堂。最后两句直接抒发长期漂泊的苦闷:在外漂泊久了,看着草木凋零,边走边吟诗容易让人早生白发。

全诗用"松楸暗""木叶愁""千里梦""一堂秋"等意象,把看不见的乡愁转化为具体可感的画面。特别是"楚雨一堂秋"这个画面,让整个厅堂都浸透在带着楚地特色的秋雨中,既写实又充满情感张力。最后"行吟易白头"的感叹,把文人漂泊的典型形象生动呈现出来,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那种在异乡见草木凋零而忧思催人老的惆怅。

彭孙遹

彭孙遹(yù)(1631—1700)清初官员、词人,与王士祯齐名,时号“彭王”。字骏孙,号羡门,又号金粟山人,浙江海盐武原镇人。彭孙贻从弟,顺治十六年进士。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词科第一,授编修。历吏部侍郎兼翰林掌院学士,为《明史》总裁。诗工整和谐,以五、七言律为长,近于唐代的刘长卿。词工小令,多香艳之作,有“吹气如兰彭十郎”之称。著有《南往集》、《延露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