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湖口

全家安隐托𦨴艚,浩荡东行未觉劳。
临水有城如郭索⑴,试钟何石是蒲牢。
春帆宛转吟情远,戍角苍凉夜气高。
十载涉江称漫叟,愧无警句压波涛。

现代解析

这首诗《泊湖口》描绘了诗人乘船东行、途经湖口时的所见所感,语言平实却充满画面感,情感真挚而略带感慨。

1. 开篇的安逸与旅途的轻松
前两句写一家人安稳地乘船(“𦨴艚”指小船)东行,虽然路途遥远,但并未感到疲惫。这里透露出一种随遇而安的闲适心情,仿佛在说:“一家人在一起,旅途再远也不觉得辛苦。”

2. 途经湖口的奇特见闻
三四句写湖口的风物:岸边有座城,形状像螃蟹(“郭索”是螃蟹爬行的样子);又听到钟声,联想到传说中钟上铸的蒲牢兽(传说蒲牢怕鲸鱼,鲸鱼撞击时它会大叫,所以古人把钟钮做成蒲牢形状)。诗人用幽默的比喻,把平凡的景物写得生动有趣,比如把城墙比作张牙舞爪的螃蟹,让人读来会心一笑。

3. 旅途中的诗意与苍凉
五六句转向抒情:春日的船帆随风转向,引发诗人的诗兴;夜晚戍边的号角声(“戍角”)在凉风中显得格外悲凉。这两句一暖一冷,既有对自然美景的陶醉,也有对边地萧瑟的感触,形成情绪上的对比。

4. 结尾的谦逊与自省
最后两句是诗人的自嘲:十年来漂泊江湖,自称“漫叟”(随意散漫的老人),却遗憾写不出足够震撼的诗句来“压住”眼前的壮阔波涛。这里既有对自身才华的谦虚,也暗含对人生经历的感慨——面对自然和时间的浩荡,个人的文字显得渺小。

整首诗的魅力在于:
- 生活气息浓厚:乘船、看城、听钟,都是日常小事,但被诗人写得妙趣横生。
- 情感真实细腻:从安逸到苍凉,再到自省,情绪层层递进,容易引起共鸣。
- 语言通俗却巧妙:比如用“螃蟹”形容城墙,用“蒲牢”联想钟声,既形象又不失文雅。

诗人通过旅途片段,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以及一点幽默的自嘲,读来亲切又有余味。

商盘

(1701—1767)浙江会稽人,字宝意,号苍雨。雍正八年进士,任编修,后出为云南元江知府,卒于顺宁。自幼工诗,才名与厉鹗并称,佳句颇多。精音律,谈吐幽默,所至名士均为之倾倒。有《质园诗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