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方歌

朔方大野何寥哉,悲风惨淡从天来。
初如巨壑吼阴浪,忽似晴空行怒雷。
严风吹霜石为裂,淅沥飞沙砭人骨。
万里书生二十馀,匹马来为朔方客。
朔方之人胆如斗,不斗才华斗身手。
无复悲歌慷慨声,犹能使气屠鸡狗。
凭高仰视太行山,山气空濛紫翠间。
东西日月自吞吐,今古烟云相往还。
太行势尽西山起,凤舞龙蟠耸神伟。
昨夜燕山雪作团,散落飞花汉宫里。
朔方猛士气凌云,白首防边未策勋。
马上相逢泪如泻,嗟我何为朔方野。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北方边塞的壮阔与苍凉,同时抒发了书生投身边疆的复杂心境。全诗可分为三个部分:

1. 边塞环境的震撼力(前六句) 用"巨壑吼阴浪""晴空行怒雷"等夸张比喻,把北风比作深渊怒吼和晴天霹雳,展现边塞风的狂暴。严霜能"裂石",飞沙像针扎骨头,这些身体感受的描写让读者直观体会到边塞的极端环境。

2. 书生与边民的反差(中间十句) 二十多岁的文弱书生独自来到边塞,发现这里的人不比文采比武力,连杀鸡宰狗都带着狠劲。这个对比既幽默又心酸——书生带着文人理想来到边疆,却发现生存法则完全不同。

3. 山河壮丽与人生感慨(后八句) 诗人远眺太行山,看到云雾缭绕、日月穿梭的永恒景象,突然转到昨夜皇宫的飞雪,暗示着边疆与京城的遥远距离。最后出现白发老兵的形象,马上相逢时泪如雨下,道出"我为何要来这苦寒之地"的迷茫,所有豪情最终化作一声叹息。

全诗妙在三点: - 用"裂石""砭骨"等触觉描写让自然环境"活"过来 - 通过"斗鸡狗"的生活细节展现边民尚武性格 - 结尾老兵落泪的镜头,把个人命运放在宏大背景下审视,豪壮中透出悲凉

这种既向往边塞豪情,又困惑于现实困境的矛盾心理,正是许多热血青年的真实写照。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