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平读书堂

昔人三百篇,善世已有余。
后生守章句,不足供嗫嚅。
一登吏部选,笔砚随扫除。
闭閤画眉妩,隔屋闻歌呼。
奉公用汉律,宁复要诗书。
俛首出跨下,枉此七尺躯。
今代陶朱公,不作大梁屠。
计然特未用,意得轻全吴。
为邦得畿县,政密自计疏。
宁书下下考,不奉急急符。
用意簿领外,筑室课典谟。
平生五千卷,还舍不问涂。
近事更汉唐,稍以诗自娱。
复作无事饮,醉卧拥青奴。
桃李春事繁,轩窗昼景舒。
鸣屋鸠渴雨,窥帘燕哺雏。
休吏散篇帙,风篁献笙竽。
听然一启齿,斯民免为鱼。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读书人在不同境遇下的生活状态和心境变化。通过对比古代和现代,诗人表达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一部分:古代与现代的对比

诗人首先提到古代的三百篇诗歌(《诗经》),认为它们已经超出了指导世人的需要。接着,他提到现在的年轻人只懂得机械地记忆和背诵,却缺乏理解能力。这种对比展现出诗人对现代读书人精神状态的不满和对古代诗歌价值的认同。

第二部分:官场的无奈

诗中描述了一个人在官场上的经历。起初,他通过了吏部的选拔考试,但很快就发现,官员的工作只需遵循规章制度,不需要太多文化知识。诗人用“闭閤画眉妩,隔屋闻歌呼”来形容这种工作环境,看似轻松,实则枯燥乏味。接着,诗人提到自己愿意在官场上甘于平凡,宁愿在工作中埋头苦干也不愿意接受上级的急切命令。这种态度体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无奈和对平和生活的向往。

第三部分:现代的生活态度

诗人提到陶朱公(古代著名商人)的故事,暗示现代人在面对生活挑战时,可以像陶朱公一样,从商人间得到启发,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职业路径。接着,诗人描述了一个理想的官员形象,他在工作上注重实际效果,不拘泥于形式,而是更加注重读书和教育。诗人还提到自己平生熟读了五千卷书,并且在家中也能欣赏到汉唐以来的文化精髓,以诗歌为乐,偶尔和朋友喝酒,享受生活的乐趣。

第四部分:生活的享受

诗人通过描写春天的美丽景色和家庭生活的温馨画面,表达了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他提到听到屋檐下的鸟鸣声,看到窗户边的燕子哺育雏鸟,这些细节都透露出他对自然和谐美的向往。诗人还提到自己在生活中放松读书,享受大自然带来的美妙音乐,如风中的竹叶声,如同笙竽演奏般悦耳。最后,诗人通过“听然一启齿,斯民免为鱼”这句话,表达了一种豁达的生活态度,即使面临生活的波折,也能保持内心的平和,如同鱼儿在水中自由游弋,不受束缚。

整首诗通过对古代与现代、官场与生活、书斋与自然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和精神追求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对现实困境的无奈和对个人价值的坚守。

陈师道

陈师道(1053~1102)北宋官员、诗人。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元祐初苏轼等荐其文行,起为徐州教授,历仕太学博士、颖州教授、秘书省正字。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陈师道为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重要作家。亦能词,其词风格与诗相近,以拗峭惊警见长。但其诗、词存在着内容狭窄、词意艰涩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词有《后山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