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幽静山洞的景色,以及它千百年来无人问津的寂寞。
前两句写景:山洞前的春草长得茂盛青翠,山洞上方的春风轻轻吹拂,带来淡淡的凉意。这里用"萋萋"形容草木茂盛,"淡淡"形容春风轻柔,画面感很强。
后两句抒情:几百年来都没有像谢灵运(南朝著名山水诗人)这样的雅士来访,只有□□(可能是"白云"或"流水"等自然景物)一直陪伴着山洞到现在。这里用"谢客"代指懂得欣赏山水之美的文人,暗示这个地方虽然很美,但一直无人赏识。
整首诗通过对比永恒的自然和短暂的人生,表达了"美景常在,知音难觅"的感慨。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悠远,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惆怅和物是人非的沧桑感。
曹观
曹观,仁宗天圣十年(一○三二)官永嘉主簿(《东瓯金石志》卷三《曹观飞霞洞题名石刻》)。皇祐中,知建昌军(《文恭集》卷二六《赐知建昌军曹观敕书》),移虔州(《盱江集》卷三七《送知军曹比部移虔州》)。官终权盐铁判官、虞部郎中(《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八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