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岩

泉石平生性所耽,谢公延我到东南。
红莲幕下烦佳客,文脊山中访旧岩。
剪竹扫花寻鸟道,扪萝随衲问龙潭。
图经未尽幽潜事,待向仙家起玉函。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热爱自然山水的文人受邀探访灵岩山的经历,充满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神秘山景的探索乐趣。

首联"泉石平生性所耽,谢公延我到东南"直接点明主人公本性就痴迷山水,这次受友人(谢公)邀请来到东南的灵岩山。用"耽"字强调对自然的沉醉,就像现代人说自己"天生就爱旅行"一样直白。

中间两联用四个生动的画面展现探山过程:在开满红莲的官署接待贵客,去文脊山寻访古老岩洞,修剪竹枝清扫落花时发现鸟道,拉着藤萝跟随僧侣探问龙潭。这些画面像一组电影镜头,既有官场应酬的"红莲幕",又有寻幽访胜的野趣,特别是"剪竹扫花"这种日常动作中突然发现秘境,充满生活化的惊喜。

尾联说地方志都没记载这些幽深景致,暗示要像修仙小说那样打开"玉函"才能发现更多秘密。这里用"仙家""玉函"的比喻,把普通游记升华成带有神话色彩的探险,给人无限遐想空间。

全诗妙在把文人雅趣写得生动可感:既有现实中的山水之乐,又透露出对超然境界的憧憬。就像现代人既享受露营的乐趣,又幻想发现未知秘境一样,把平凡旅行写出了童话般的魔力。诗中"剪竹扫花""扪萝随衲"等细节,比单纯赞美风景更显真切有趣。

姚辟

润州金坛人,字子张。仁宗皇祐元年进士。授项城令,调通州通判,所至有声。究心六经,与苏洵同修《太常因革礼》。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