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驻守边疆的士兵,内心充满矛盾与感慨。
前两句写现实困境:他拿着计算军需的筹码("持筹")在遥远的边疆("绝域")虚度光阴("蹉跎"),年复一年在沙漠边塞枕着武器睡觉("枕戈")。用"漫"字特别传神,既说时间漫长,又暗指这种生活毫无意义。
后两句写心理活动:他反而羡慕("翻羡")汉朝的苏武能早早回国。这个对比很扎心——苏武在匈奴被扣19年,本是个悲剧,但在这位士兵眼里竟成了幸运。最后一句更凄凉:想到自己就算活到白头,最终归宿不过是汉武帝的陵墓("茂陵")旁,暗示自己会像无数无名将士一样被历史遗忘。
全诗妙在三个反差:
1. 把公认的悲剧人物苏武当成羡慕对象
2. 把保家卫国的光荣写成虚度年华
3. 把"建功立业"的幻想戳破为"终老陵园"的现实
诗人用士兵的口吻,道出了所有战争中小人物的悲哀:没有英雄光环,只有无尽等待;没有青史留名,只有被遗忘的命运。这种对战争残酷性的真实揭露,正是这首诗最打动人心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