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马歌

天马天上龙,驹生天汉间。
两目夹明月,蹄削昆崙山。
元气饮沆瀣,跃步超人寰。
天上玉帝老不骑,饥食虎豹晓出关。
灭没流彗姿,歘忽紫电颜。
黄道三十六万里,日驰周天去复还。
时乎降精渥洼中,龙性变化终难攀。
天马来,瑞何朝。
化为龙,应童谣。
驺虞仁兽耻在坰,龙亦绝迹归赤霄。
风沙岂无大宛种,虽有八极安能超。
天马来,云雾开。
天厩騕袅鸣龙媒,龙媒不鸣鸣驽骀。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天马歌》用充满想象力的语言描绘了一匹超凡脱俗的神马,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神马的形象 诗人把天马比作天上的龙,说它眼睛像明月一样明亮,蹄子像昆仑山一样坚硬。它喝的是天地元气,奔跑起来能超越人间。这里用夸张的比喻(如"蹄削昆崙山")和对比手法(如"超人寰"),突出天马不同于凡马的非凡气质。

2. 神马的命运 诗中提到玉帝不骑它,它只能自己觅食("饥食虎豹"),暗含怀才不遇的隐喻。但天马依然保持傲骨,奔跑时像流星闪电般迅捷,一天能绕天界跑一圈。这里"黄道三十六万里"的壮阔描写,展现了天马不被束缚的自由精神。

3. 现实的对照 后半段笔锋一转,用驺虞(传说中的仁兽)和普通马匹作对比:真正的龙马早已绝迹,人间只剩平庸的"驽骀"(劣马)。最后"龙媒不鸣鸣驽骀"的叹息,暗示现实中人才被埋没,而庸碌之辈反而得势的社会现象。

全诗最精彩的是将神话意象(如"渥洼"出天马的传说)与现实感慨完美结合,表面写马,实则借天马表达对人才不被重用的愤懑,以及对理想世界的向往。诗中"灭没流彗姿,歘忽紫电颜"等动态描写尤其传神,让读者仿佛看到天马风驰电掣的身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