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活气息的乡村春日图景,语言通俗却意境深远。
前两句"饧香粥鼓满平畴,闹得花香出树头"像电影镜头般展开:田野间飘着糖粥的甜香(饧香指麦芽糖香),欢快的鼓声回荡,连树上的花香都被这热闹气氛"闹"得更加浓郁。诗人用"闹"字把无形的香气写得活灵活现,仿佛花香也加入了这场春日的狂欢。
后两句笔锋一转,聚焦到"蛮方小儿女"身上。这里的"蛮方"并非贬义,而是带着亲切感指代边远地区。孩子们骑着竹马(把竹竿当马骑的游戏)在春风中奔跑,他们的欢笑声仿佛传遍了"十三州"(泛指广阔地域)。诗人通过这个典型画面,把地方风俗升华为具有普遍感染力的童年记忆。
全诗妙在将具体的生活细节(糖粥、鼓声、竹马)与宏大的空间感(平畴、十三州)结合,用热闹的市井气息传递出蓬勃的生命力。特别是"春风竹马"的意象,既写实又充满诗意,让读者仿佛能感受到春风拂面时,那种简单纯粹的快乐。
洪亮吉
洪亮吉(1746~1809)清代经学家、文学家。初名莲,又名礼吉,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晚号更生居士。阳湖(今江苏常州)人,籍贯安徽歙县。乾隆五十五年科举榜眼,授编修。嘉庆四年,上书军机王大臣言事,极论时弊,免死戍伊犁。次年诏以“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释还。居家十年而卒。文工骈体,与孔广森并肩,学术长于舆地。洪亮吉论人口增长过速之害,实为近代人口学说之先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