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边太常于燕山见忆之作

故人惠思我,百里寄瑶音。
独在山中宿,松斋清道心。
霜钟流夜壑,曲涧入幽深。
寂寞悲千古,桥陵梓橡深。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朋友之间的深情思念,以及作者独居山中的孤寂心境。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第一,友情的美好。开头两句"故人惠思我,百里寄瑶音"用现代话来说就是:老朋友惦记着我,不远百里寄来珍贵的书信。"瑶音"比喻书信像美玉一样珍贵,说明这份友情非常深厚。

第二,山居的意境。中间四句描绘了作者独居山中的生活场景:住在松树环绕的简朴屋子里,夜晚听着钟声在山谷回荡,沿着蜿蜒的小溪走向山林深处。这些意象共同营造出一种清幽、空灵的意境,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之美。

第三,历史的感慨。最后两句"寂寞悲千古,桥陵梓橡深"突然转向深沉:在寂静中不禁为历史兴衰感到悲伤,连桥陵(帝王陵墓)都长满了梓树和橡树。这里通过自然景物永恒与人事变迁的对比,表达了人生短暂的感慨。

整首诗就像一幅水墨画,先用淡墨勾勒友情,再用浓墨渲染山景,最后用枯笔点出历史沧桑。语言看似简单,却包含了友情、自然、历史三层意境,越品越有味道。特别是"霜钟流夜壑"的"流"字,把钟声写得像溪水一样流动,非常生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