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度南口(开平第一集,甲寅。)

山寒绝禽鸟,独闻子规啼。
石壁飞雨骤,众木摇凄凄。
瘦马蹴乱石,高下齧其蹄。
陟巘沮洳深,渐觉所历低。
暝色起亭午,土屋流寒泥。
须臾过雷声,倏忽生晴霓。
水清亦可度,戒仆踰前溪。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雨中艰难行路的画面,充满生动的自然细节和旅人的真实感受。

开篇用"山寒绝禽鸟"营造出荒凉氛围,只有子规鸟的叫声打破寂静,暗示旅途的孤寂。随后暴雨骤至,"石壁飞雨"和"众木摇凄凄"让读者仿佛听到雨打树叶的沙沙声,看到树木在风雨中摇晃的景象。

中间部分通过"瘦马踩乱石""马蹄打滑"等细节,具体表现行路的艰难。诗人用"越走感觉地势越低"的错觉,巧妙传达出疲惫感。土屋漏雨、泥水横流的描写更增添了旅途的狼狈。

结尾笔锋一转,雷雨过后突然放晴,出现彩虹。这个转折带来希望,"水清可渡"的平静与前面的艰难形成对比。最后"提醒仆人小心过溪"的细节,让整首诗在生活化的场景中自然收尾。

全诗就像一组电影镜头:从阴郁的雨景,到行路的艰辛,最后雨过天晴。诗人没有直接抒情,但通过对自然景物和旅途细节的白描,让读者真切感受到行路之难和雨后豁然开朗的愉悦。这种"用画面说话"的手法,正是古典诗歌的魅力所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