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三十一首 其十一

愚闻民所思,是则天所与。
若乃民所怨,岂非天所去。
思汉非一日,讴吟遍寰宇。
从民上合天,大事斯可举。
王常真忠臣,金石等心膂。
何哉申屠刚,亦能作此语。
人畔天所失,人归天所与。
汉帝殆天福,难可人力诩。
将军愧布衣,然诺怀首鼠。
幺么井底蛙,虚交亦奚取。
跃马终黄土,曷繇固吾圉。
群雄方斗野,假号纷云雨。
咸称卯金氏,人心盖如缕。
流离愿一金,终焉死贫窭。
矧乃神明祚,可得而妄处。
润镬膏斧锧,逆节尸撑拄。
丈夫昧废兴,匹夫不犹愈。
卓然王命论,胸中具机杼。
仍劝安丰侯,上书俯且偻。
臣融虽无识,去就颇循矩。
肯事奸伪人,背我真旧主。
投足分轻重,相厚岂筐筥。
譬诸左右手,形骸化吾汝。
攀龙附凤皇,倏忽生毛羽。
下视隗嚣宫,秋风动禾黍。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东晋诗人陶渊明所作的《咏史三十一首》之一,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和反思,表达了诗人对政治和人性的看法。

诗的开头提到,“愚闻民所思,是则天所与。若乃民所怨,岂非天所去”,意思是说,百姓之所思所想,就是天意所给;百姓之所怨,就是天意所要抛弃的。这是在强调民心的重要性,认为君主应该顺应民心。

“思汉非一日,讴吟遍寰宇”这一句是说,怀念汉代不是一天两天,而是遍及四海五湖。这是在表达人们对汉代的怀念之情。

“从民上合天,大事斯可举”则在说,如果能顺应民心,与天意相合,那么重大的事情就有可能成功。

“王常真忠臣,金石等心膂”提到,王常是一个真正的忠臣,与君主心心相印,紧密配合。

“何哉申屠刚,亦能作此语”则是对另一个忠臣申屠刚的肯定,说明他也认同这个观点。

接下来,诗人通过对比“人畔天所失,人归天所与”,指出人民的离叛是天意的丧失,人民的归附是天意的给予。

“汉帝殆天福,难可人力诩”则是在说,汉帝的福气是天赐的,不是人力能够强求的。

“将军愧布衣,然诺怀首鼠”是批评那些将军在面对承诺时表现得犹豫不定。

“幺么井底蛙,虚交亦奚取”是对那些空谈而不行动的人的讽刺,他们只是井底之蛙,虚交没有什么意义。

“跃马终黄土,曷繇固吾圉”则是在说,即使跃马征战,最终也会归于尘土,不能长久稳固自己的地位。

“群雄方斗野,假号纷云雨”描述了群雄争霸的动荡局势。

“咸称卯金氏,人心盖如缕”则是说大家都赞扬卯金氏,人心就像细线一样脆弱。

“流离愿一金,终焉死贫窭”是指人们在流离失所时,愿意换取一片金,最终还是死于贫困。

“矧乃神明祚,可得而妄处”则是在说,神明的恩赐是不可轻易获得的。

“润镬膏斧锧,逆节尸撑拄”则是在警告那些逆节叛乱之人,他们的行为像油脂和斧钺一样,最终会成为支撑的柱子,即被处决。

“丈夫昧废兴,匹夫不犹愈”是对那些不明废兴的人的批判,认为普通人或许还好一些。

“卓然王命论,胸中具机杼”是在赞扬那些对国家命运有深远见解的人。

“仍劝安丰侯,上书俯且偻”则是在说,诗人还劝告安丰侯上书,谦逊地提出自己的观点。

“臣融虽无识,去就颇循矩”则是说诗人本人虽然没有什么见识,但在去留问题上还是遵循规矩的。

“肯事奸伪人,背我真旧主”是在批评那些愿意侍奉奸佞之人,背弃真正的朋友。

“投足分轻重,相厚岂筐筥”则是在说,人们的选择分轻重,深厚的情谊不能只用筐筥来衡量。

“譬诸左右手,形骸化吾汝”则是用比喻的方式,说明朋友之间的情谊如同左右手一样,融为一体。

“攀龙附凤皇,倏忽生毛羽”则是在说,攀附权贵,很快就能够生出羽翼,地位更高。

“下视隗嚣宫,秋风动禾黍”则是在说,站在隗嚣宫上俯瞰,秋风中禾黍摇曳,暗示一种超脱的态度。

整首诗通过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映射,表达了诗人对政治、人性和社会的深刻洞察,也体现了诗人对真挚友谊和国家命运的思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