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施耐公六十初度(时同客芗江) 其三 (癸丑(民国二年、一九一三))
旧时薇省老中书,遁迹江干赋索居。
仆亦愿随萧颖士,人无不识马相如。
久经作客多奇气,偶有传文是燹馀。
且住芗江过岁晚,一溪春水钓鲈鱼。
仆亦愿随萧颖士,人无不识马相如。
久经作客多奇气,偶有传文是燹馀。
且住芗江过岁晚,一溪春水钓鲈鱼。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为友人施耐公六十岁生日所写,描绘了两人在芗江(今福建漳州一带)作客时的生活场景和心境。
前两句说施耐公曾经是朝廷官员("薇省老中书"指中书省的官员),如今隐居江边过着清贫的生活("遁迹江干赋索居")。这里用"索居"形容独居的清苦。
中间四句表达了深厚友情:作者自比愿追随唐代文人萧颖士的仆人,说施耐公就像汉代才子司马相如那样有名。虽然长期漂泊作客("久经作客"),但依然保持着不凡的气度("多奇气"),偶尔写文章也是战乱后的感慨("燹馀"指战火后的余绪)。
最后两句勾勒出闲适的隐居画面:就在芗江暂住度过年末,在春水溪边悠闲地钓鲈鱼。这既是对友人隐居生活的写照,也透露出乱世中寻求宁静的心境。
全诗用典自然,语言平实,通过历史人物的类比和江边垂钓的意象,既赞美了友人的才德,又展现了文人雅士在动荡年代追求超脱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