矾曲至横丹乡道上
晓出文州门,幽景恣清玩。
鱼鸟无嫌猜,花竹缛烂灿。
行来矾曲东,危境耳目换。
山势惊嶙嶒,江流俯瀰漫。
嵚岑孤径垂,欹窄不容䡬。
小舆费挽曳,长绳虑中断。
移趾膝拄胸,束缚衣过骭。
夹磴百层萝,挺霄千尺干。
魄动怯虚崖,力穷羡飞翰。
直上艰萦盘,厥下杳涯岸。
独憩苔石颠,坐久心愈惮。
吁嗟日将晡,峨峨始及半。
鱼鸟无嫌猜,花竹缛烂灿。
行来矾曲东,危境耳目换。
山势惊嶙嶒,江流俯瀰漫。
嵚岑孤径垂,欹窄不容䡬。
小舆费挽曳,长绳虑中断。
移趾膝拄胸,束缚衣过骭。
夹磴百层萝,挺霄千尺干。
魄动怯虚崖,力穷羡飞翰。
直上艰萦盘,厥下杳涯岸。
独憩苔石颠,坐久心愈惮。
吁嗟日将晡,峨峨始及半。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次惊险又壮美的山间徒步之旅,用生动的画面和真实的感受带读者身临其境。
开头像悠闲的春游:清晨离开文州城门,一路上赏花观鸟,江水竹林色彩明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鱼鸟无嫌猜")。但走到矾曲东边时,画风突变——山路变成垂直的冒险:嶙峋的山崖像突然拔地而起,江水在脚下汹涌,小路窄得连车都过不去("欹窄不容䡬")。
登山过程写得特别有代入感:
- 轿夫们拼命拽着长绳攀爬,绳子看着快断了
- 人蜷缩得像虾米,膝盖顶到胸口,衣摆被岩石刮破
- 石阶旁垂着百年藤蔓,头顶是参天古木
- 往上看是令人腿软的悬崖,往下看是深不见底的峡谷
- 中途坐在长满青苔的岩石上休息,越休息越害怕
最后两句最传神:太阳都快落山了("日将晡"),抬头一看,巍峨的山峰才爬了一半!这种"路漫漫其修远兮"的绝望感,每个爬过山的人都懂。
全诗妙在两点:
1. 用对比制造戏剧性——开头闲适,中间惊险,结尾幽默
2. 细节真实到肉疼:膝盖顶胸、衣角刮破这些细节,比单纯说"山很高"更有冲击力。就像现在驴友发朋友圈说"鞋底磨穿了",比直接说"走了很远"更打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