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朱北山西溪梅花图卷
一篙寒水平杯绿,松木场西凡几曲。
春头腊尾万梢梅,照影横斜散冰玉。
花时一一为我有,别业西溪曾卜筑。
廿年不到渐疏芜,借与邻僧挂瓢宿。
上番大雪冻连月,闻道摧残到松竹。
可怜老干剩槎枒,有似佳人在空谷。
对君此画增健羡,蟠蠖龙蛇归尺幅。
欣然意到不留手,偶尔图成聊寓目。
春烟欲动气葱葱,夜月斜穿光烛烛。
略施朱粉红间白,力挽冰霜骨胜肉。
恍如幽梦向溪山,洗尽胸中笔端俗。
我今倦游百事废,一壑能专良易足。
相将同赋归去来,花气浮瓶酒应熟。
春头腊尾万梢梅,照影横斜散冰玉。
花时一一为我有,别业西溪曾卜筑。
廿年不到渐疏芜,借与邻僧挂瓢宿。
上番大雪冻连月,闻道摧残到松竹。
可怜老干剩槎枒,有似佳人在空谷。
对君此画增健羡,蟠蠖龙蛇归尺幅。
欣然意到不留手,偶尔图成聊寓目。
春烟欲动气葱葱,夜月斜穿光烛烛。
略施朱粉红间白,力挽冰霜骨胜肉。
恍如幽梦向溪山,洗尽胸中笔端俗。
我今倦游百事废,一壑能专良易足。
相将同赋归去来,花气浮瓶酒应熟。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西溪梅花图的意境,同时融入了作者对往昔生活的怀念和当下的感慨。全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来理解:
1. 回忆往昔
开头写西溪的景色:寒冷的溪水像一杯碧绿的酒,松木场边的小路弯弯曲曲。早春时节,千万枝梅花盛开,倒映在水中,像冰玉一样晶莹剔透。诗人曾在这里建过别业(别墅),梅花盛开时仿佛专为他而开。但二十年后,这里渐渐荒芜,只能借给邻寺的僧人挂瓢(简单居住)。
2. 梅花遭遇风雪
后来大雪连月,听说连松竹都被摧残,老梅树只剩下光秃秃的枝干,像一位孤独的美人站在空谷中。这里用“佳人在空谷”比喻梅花,突出其高洁却孤寂的形象。
3. 赏画有感
诗人看到这幅梅花图,非常羡慕画中梅花的姿态——枝干如龙蛇盘曲,却浓缩在小小的画幅中。画家画得随意却传神,春烟朦胧、夜月斜照的光影效果让梅花更显灵动。画中梅花红白相间,仿佛用朱粉点缀,但骨子里仍是冰霜般的坚韧。
4. 抒发归隐之志
最后诗人感叹自己如今厌倦奔波,只想找个安静的地方隐居。他想象着和友人一起回归田园,闻着瓶中梅花的香气,喝着新酿的酒,过上闲适的生活。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画面感强:从溪水、梅影到风雪摧残后的枯枝,再到画中的红白梅花,像看电影一样层层递进。
- 情感真挚:既有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也有对梅花坚韧品格的赞美,最后表达归隐的愿望,容易引起共鸣。
- 比喻生动:比如把梅花比作“佳人”,把枝干比作“龙蛇”,让抽象的情感和景物变得鲜活。
核心思想:
诗人借梅花图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对逝去时光的惋惜,以及超脱世俗、回归简单生活的向往。梅花在这里既是高洁的象征,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投射。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