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歌 五溪深

五溪深,鱼鳖网尽伤人心。
伏波昔下槃瓠国,矍铄悲歌夜吹笛。
十万征人未尽归,千年流水声凄恻。
今时鼠窃是何意,幽谷深山盗名字。
东南盗贼应声气,将帅旌旄横满地。
官军三载住长沙,万马齐驱非地利。
壁垒坚营休士卒,食尽锋摧待其毙。
巴陵南畔最卑湿,瘴雨岚风四时急。
画角吹残刁斗断,征人相抱旌竿泣。
南天杀气操生死,雁飞未到衡阳止。
欲寄音书一问家,家过衡阳几千里。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战争带来的苦难和边疆士兵的思乡之情,语言直白却充满力量。

开篇用"五溪深,鱼鳖网尽"比喻战争像一张大网,把百姓的生活资源都掠夺光了,让人心痛。"伏波将军"(东汉名将马援)当年征战南方少数民族地区时,夜里吹笛抒发壮志未酬的悲凉,暗示战争从古至今都是残酷的。

中间部分写现实战况:现在有些小贼打着响亮名号作乱,东南地区的叛乱此起彼伏,到处都是军队。官军在长沙驻扎三年,万马奔腾却不占地利(暗示劳师远征效果不好)。军营虽然坚固,但粮食耗尽、兵器损坏,只能等敌人自己垮台。

接着描写恶劣环境:巴陵(岳阳)以南潮湿多瘴气,四季风雨不断。军中号角声渐渐消失(暗示士气低落),士兵们抱着军旗哭泣。南方的战场就像死神操盘,连大雁都飞不到衡阳就折返(极言环境凶险)。

结尾最动人:士兵想给家里捎封信,可家乡还在衡阳几千里外。这个细节把战争中最普通也最心酸的思乡之情写得淋漓尽致,让整首诗的悲情达到高潮。

全诗用"十万征人未尽归"与"征人相抱旌竿泣"首尾呼应,通过具体画面(吹笛、哭泣的士兵、飞不过衡阳的大雁)让读者感受到战争不仅是历史书上的数字,更是千万个破碎的家庭故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