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陈羽士道宁因赠
我生乐夷旷,幽抱常冲虚。
偶客京华尘,不异林泉居。
时来访仙侣,相与论道书。
凝神入无象,妙观天地初。
物我既莫立,孰谓形迹拘。
吹笙碧桃春,天风动霞裾。
孤云度碧落,六合乃吾庐。
出门感群动,役役将何如。
偶客京华尘,不异林泉居。
时来访仙侣,相与论道书。
凝神入无象,妙观天地初。
物我既莫立,孰谓形迹拘。
吹笙碧桃春,天风动霞裾。
孤云度碧落,六合乃吾庐。
出门感群动,役役将何如。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追求心灵自由的人拜访道士朋友时的感悟,展现了道家超脱世俗的精神境界。
诗的前半部分写诗人自己的生活态度:他天性喜欢简单自然的生活,内心保持平和空灵的状态。即使偶尔住在繁华京城,也像隐居山林一样自在。这里用"京华尘"和"林泉居"的对比,说明真正的宁静来自内心,不在于身处何地。
中间部分写拜访道士时的情景:他们一起讨论道家思想,诗人感到精神升华,进入物我两忘的境界。"凝神入无象"是说专注到忘记具体形象;"妙观天地初"是想象宇宙初始的状态。这时诗人领悟到:当人超越物质束缚,身体的存在就不再是限制。
最后用几个生动的画面表达自由心境:吹笙赏桃花、天风吹动衣襟、浮云飘过蓝天,整个天地都成了他的家。结尾感慨世人忙忙碌碌,反问他这样有什么意义呢?这里的"役役"指为世俗事务奔波劳碌的样子。
全诗用清新自然的语言,通过具体的生活场景和意象,表达了道家追求精神自由、超脱物欲的思想。最打动人的是那种"身在红尘,心在云端"的生活智慧,以及"天地为家"的豁达胸怀。诗人用桃花、清风、浮云这些美好意象,让抽象的哲学思考变得生动可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