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秦望山
南登秦望山,目极大海空。朝阳半荡漾,晃朗天水红。
谿壑争喷薄,江湖递交通。而多渔商客,不悟岁月穷。
振缗迎早潮,弭棹候长风。予本萍泛者,乘流任西东。
茫茫天际帆,栖泊何时同。将寻会稽迹,从此访任公。
谿壑争喷薄,江湖递交通。而多渔商客,不悟岁月穷。
振缗迎早潮,弭棹候长风。予本萍泛者,乘流任西东。
茫茫天际帆,栖泊何时同。将寻会稽迹,从此访任公。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上秦望山远眺大海的壮阔景象,以及由此引发的漂泊人生感悟。
开篇四句用电影镜头般的画面感展现登高望海的震撼:朝阳在海面跳跃,天空与海水都被染红,溪流与江湖奔腾交汇。这些动态描写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大自然的磅礴活力。
中间六句笔锋转向人间烟火。诗人注意到忙碌的渔夫商贩,他们为生计奔波却不懂时光易逝。这里暗含对比:永恒壮美的自然 vs 匆忙劳碌的世俗生活。
后六句是诗人的自我剖白。他自称"萍泛者",像浮萍般随波逐流,看着天际往来的船只,思考着自己何时能停泊。最后两句用典故收尾:传说中任公子在会稽钓大鱼的故事,暗示诗人也想寻找自己的人生方向。
全诗妙在三个层次: 1. 视觉震撼:红日大海的油画般美景 2. 人生观察:劳碌众生相 3. 内心独白:对自由与归宿的思考
诗人用山海壮景反衬人生渺小,又在漂泊感中透露出对生命意义的探寻。这种"景中寓情,以小见大"的写法,让普通读者也能感受到:当我们面对浩瀚自然时,总会不自觉地思考自己的人生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