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歌子(谯园作)

霜细犹欺柳,风柔已弄梅。东园捶鼓赏新醅。唤取舞周歌沈、探春回。
妙舞堪千盏,长歌可百杯。笑人将恨上春台。劝我十分一举、两眉开。

现代解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早春时节赏花饮酒、歌舞尽欢的生动画面,充满了生活情趣和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上片开头用拟人手法写初春景象:薄霜还在欺负柳树(说明春寒未退),但柔和春风已经开始逗弄梅花(暗示春意萌动)。这种细腻观察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变化的敏感。随后场景转到东园,人们击鼓助兴、品尝新酿的美酒,召唤歌舞高手来助兴,一起探寻春天的踪迹。这里的"舞周歌沈"可能指当时著名的舞者与歌者,类似现在的明星助阵。

下片继续渲染欢乐气氛:美妙的舞蹈值得喝上千杯,动听的歌声能让人畅饮百杯。这里用夸张手法表现欢乐的极致。随后笔锋一转,提到有人带着愁绪登台赏春,但作者用幽默的方式劝解——不如和我一起举杯痛饮,让紧皱的眉头舒展开来。这个转折使词作有了更深层次,在欢乐中暗含对人生烦恼的洒脱态度。

全词最精彩的是将春景、酒宴、歌舞、人情巧妙融合,通过"霜欺柳""风弄梅"等灵动描写,把不易察觉的早春气息变得可感可知。最后"劝酒解愁"的结尾,传递出"及时行乐"的智慧,让整首词既有画面感又充满哲理,读来令人会心一笑。

晁补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