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叫碧云庵主的隐士离开繁华都市、回归江西老家的故事,字里行间透露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厌倦。
开头两句说碧云庵主住的地方特别美("香城胜"),还和古代隐士陈陶做邻居,暗示主人公有隐士风范。接着用对比手法:以前离开山里时,蕙草做的帐子都闲置了(说明原本隐居);现在要离开京城,连灰尘都让他讨厌,突出他对都市生活的排斥。
五六句用菊花和荼蘼花作比喻:菊花枯了还能留下霜后的余香,老去的荼蘼花雨后也会发新芽。这其实是说主人公虽然年纪大了,但回到自然中还能焕发新生。最后两句最有趣:清澈的池塘(玉泓)都被他看烦了,连鹤鸣猿叫都像在抱怨他——这其实是反话,表面说动物吵闹,实际透露他享受这种自然的"吵闹",比京城的喧嚣舒服多了。
全诗用隐居地的美景、枯萎仍香的花、甚至动物的叫声,层层递进地表达了一个道理:真正的宁静不在无人打扰,而在心灵归属。主人公厌弃的不是热闹,而是没有意义的世俗纷扰。这种"厌京尘却爱猿嗔"的对比,让归隐主题显得特别真实动人。
释居简
释居简(一一六四~一二四六),字敬叟,号北涧,潼川(今四川三台)人。俗姓龙(《补续高僧传》卷二四作王)。依邑之广福院圆澄得度,参别峰涂毒于径山,谒育王佛照德光,走江西访诸祖遗迹。历住台之般若报恩。后居杭之飞来峰北涧十年。起应霅之铁佛、西余,常之显庆、碧云,苏之慧日,湖之道场,诏迁净慈,晚居天台。理宗淳祐六年卒,年八十三,僧腊六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