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陵女子行
巴陵郡西江水浑,赤沙黄壤东南奔。迩来湜湜已百载,中有婉娈之忠魂。
当时郡有贾氏妇,志节凛凛摩乾坤。家亡国破身执义不辱,乃是韩魏国忠献五世之曾孙。
临平湖开石封发,五陵气尽天房昏。甲马三百万,北来正啍啍,连城破竹势迎刃。
牵羊系颈,投冠解绶,乞伏窜匿俱纷纷。不意弱草中,见此松柏根。
读书不学曹大家,事夫却是桓少君。
君臣大义本与夫妇一,慷慨万古保贞操。视生死朝夕,不啻富贵如浮云。
恨不生为男,横戈赴三军。栖栖临绝音,耿耿昭人文。
练裳纵横四百字,上陈祖宗创业有至道,下斥奸邪误国偷生存。
吾词既毕分已尽,精卫何苦犹衔冤。想当捐佩入不测,幽光上浮白日衔,阴魄直塞珠宫门。
湘灵罢瑟虙妃泣,冯夷长啸群龙翻。至今合颂其诗感其事,令人浩气填膺那可扪。
或者疑之不能成人善,谓其见梦于人,不若效灵史氏为可敦。
乌乎时无欧阳公,断臂之妇终无闻。
何以愧卖降表贞节,薄俗那能讥兔园。我愿燃犀取灵骨,封以夏屋旌以石表双高蹲。
奏之大廷布天下,激厉臣子皆忠淳,可以扶三纲正人伦。
谓予有不信,请视贾娥坟。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叫贾娥的忠烈女子的故事,用震撼的画面和对比手法歌颂了她的气节。
开篇用浑浊的江水和奔涌的沙土渲染乱世背景,带出埋藏百年的忠魂。贾娥是名门之后(韩魏国忠献五世孙),在家国覆灭时坚守节操不屈服。当时敌军压境("甲马三百万"),官员们纷纷投降逃跑("牵羊系颈"),唯独这个柔弱女子像松柏般挺立。
诗人用两组对比突出她的特别:
1. 不学才女班昭的文采,却有桓少君(著名贤妻)的坚贞
2. 把君臣大义看得和夫妻情义一样重,把生死看得比浮云还轻
最动人的是她临终前写的400字绝笔,痛陈祖宗基业如何被奸臣葬送。诗人用神话意象描写她投江的壮烈:湘水女神停止弹琴,洛神哭泣,河神长啸,群龙翻腾——整个天地都被她的气节震动。
结尾诗人愤慨现实:如今没人像欧阳修那样为烈女立传,世人反而怀疑她的故事。他呼吁要为贾娥建纪念碑,让她的精神激励世人忠义守节。最后用"不信就去看她的坟"作结,掷地有声。
全诗像一部悲壮的电影,用翻滚的江涛、神话人物的反应、投降官员的丑态,反衬出一个弱女子的惊天动地。最厉害的是把"夫妻情"和"君臣义"打通——对爱情忠贞就是对国家忠贞,这个比喻让普通人也能理解崇高的气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