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黄鹤楼
前年我入诸侯幕,今年才访仙人鹤。
地上人乘天上云,此身知到三层阁。
江汉无声古水流,波澜不动春山幽。
遥岚远翠若争渡,一一卷上朱帘钩。
更衣不觉春寒小,凭栏但见春光好。
梅花吹罢柳条生,玉笛一声青未了。
楚客登高望故乡,遥看一线明潇湘。
忽闻万里叫鸿鹄,归心顿欲过衡阳。
登楼也识非吾土,题诗何必忘吾语。
崔郎自古我自今,捶碎空拳终不武。
少年五度泛晴川,曾吟七字追狂仙。
山光水色只如此,兴会大似非从前。
陈刘邺下两才士,员尚难中贵公子。
倚楼相与对青波,翩𦒘一鹤凌空起。
地上人乘天上云,此身知到三层阁。
江汉无声古水流,波澜不动春山幽。
遥岚远翠若争渡,一一卷上朱帘钩。
更衣不觉春寒小,凭栏但见春光好。
梅花吹罢柳条生,玉笛一声青未了。
楚客登高望故乡,遥看一线明潇湘。
忽闻万里叫鸿鹄,归心顿欲过衡阳。
登楼也识非吾土,题诗何必忘吾语。
崔郎自古我自今,捶碎空拳终不武。
少年五度泛晴川,曾吟七字追狂仙。
山光水色只如此,兴会大似非从前。
陈刘邺下两才士,员尚难中贵公子。
倚楼相与对青波,翩𦒘一鹤凌空起。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登黄鹤楼的经历为线索,通过时空交错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复杂的人生感悟和思乡之情。
开篇用"前年"和"今年"的对比,暗示诗人从仕途(诸侯幕)到寻仙访道(仙人鹤)的转变。"地上人乘天上云"的奇妙想象,把登楼的体验比作腾云驾雾,展现黄鹤楼的高耸入云。
中间部分描绘了登楼所见:长江汉水静静流淌,春山幽静,远山仿佛在争相渡江,这些景色都被"卷上朱帘钩",化作楼中画卷。诗人感受着渐暖的春意,看到梅花凋谢柳条新生的季节更替,笛声勾起无限愁思。
思乡之情在"楚客登高望故乡"处达到高潮,"一线明潇湘"的遥远故乡和"万里叫鸿鹄"的意象,让归心似箭。但诗人清醒认识到这里并非故土,以"崔郎(崔颢)自古我自今"表明要与古人不同,不必刻意模仿前人题诗。
结尾回忆年轻时五次泛舟晴川、追慕诗仙的往事,感叹山水依旧而心境已变。最后以陈琳、刘桢等历史人物和"一鹤凌空"作结,既呼应开头的"仙人鹤",又暗含超脱尘世之意。
全诗将眼前景、心中情、人生感悟巧妙融合,语言清新自然又富有想象力,在登高望远中寄托了对人生际遇的思考,对故乡的眷恋,以及对超脱境界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