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韦子春(一作山中赠十四秘书兄)

出山秋云曙,山木已再春。食我山中药,不忆山中人。
山中谁余密,白发日相亲。雀鼠昼夜无,知我厨廪贫。
依依北舍松,不厌吾南邻。有情尽弃捐,土石为同身。
夫子质千寻,天泽枝叶新。余以不材寿,非智免斧斤。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山林的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表达了淡泊名利、顺应自然的人生智慧。

开篇"出山秋云曙"四句,用清晨秋云和山中草木的轮回,暗示时间的流逝。老人吃着山里的草药,渐渐淡忘了尘世的故人,展现隐居生活的纯粹。

中间六句生动刻画了老人的生活细节:只有白发与老人日日相伴,连麻雀老鼠都不来光顾他贫寒的厨房。北边的松树和南边的邻居,却始终与他相伴。这些描写既表现了清贫,又透露出与自然为伴的惬意。

"有情尽弃捐"四句是全诗精华。老人看透世情,认为感情终会消散,人最终都会化作尘土。但他称赞韦子春(或十四秘书兄)像参天大树般高洁,受天恩滋润枝繁叶茂。而自己则以"无用之材"获得长寿,这种不逞聪明的处世之道,反而让他避开了灾祸。

全诗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两种人生选择:一种是像韦子春那样积极入世,另一种是像老人这样甘于平凡。诗人显然更赞赏后者,认为顺应自然、保持本真才是大智慧。诗中"不材寿"的典故来自庄子,说明看似无用之物反而能保全自己,这种哲学思想至今仍能给我们启发。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