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人性与学问的关系,语言直白却意味深长。
前两句说人的本性天然就包含着"道"(真理),但人们常常忽视内心这个智慧的源头。"灵源"就像一口智慧之井,可惜现代人很少去挖掘它。这里用"常患少人疏"这种生活化的比喻,把抽象道理说得特别接地气。
后两句举了个具体例子:杨侯(可能指宋代学者杨时)提倡重视经典学问后,读书人立刻跟风研读四书。这里暗含两层意思:一是说明权威引导很重要,二是用"争相"二字悄悄讽刺了盲目跟风的现象——大家一窝蜂读经典,但未必真懂其中深意。
全诗最妙的是把"本性"和"学问"这对看似矛盾的概念统一起来:既要守护天生的灵性,又要踏实学习。就像在提醒我们:别只顾着追捧热门学问,而忘了学问的根本是要唤醒内心的智慧。这种思想在今天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反而显得格外清醒。